当前所在位置: 高起点 > 学科 > 正文

阿房宫赋通假字

2024-12-10 11:57:19 高起点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一篇文言文,杜牧在这篇文章中展现了阿房宫的华丽与落寞,揭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意在向统治者发出警示。

  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中一种特殊的用字现象,指的是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在文言文阅读中,准确识别通假字是理解文意的关键之一。

  二、阿房宫赋通假字

  《阿房宫赋》中的通假字为“缦立远视”中的“缦”,通“慢”,意为长久地。

  三、阿房宫赋鉴赏

  《阿房宫赋》全文以阿房宫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秦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人民的苦难。文章开头便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运用夸张的手法,展现出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和建造工程的浩大,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随后,杜牧通过生动的描写,将阿房宫的壮丽与奢华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在赞美其建筑之美的同时,杜牧更深刻地揭示了秦朝灭亡的根源——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人民的苦难。文章结尾处,杜牧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警世之语,表达了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殷切期望。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当时的社会政治腐败,藩镇割据,民不聊生。作者创作《阿房宫赋》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批判秦朝的灭亡,更是为了借古讽今,警示当时的统治者要以史为鉴,不要重蹈秦朝的覆辙,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惊惶的拼音,惊惶的词语解析

惊惶的拼音,惊惶的词语解析
惊惶的拼音是jīng huáng,惊惶出自古代文献,如《吕氏春秋·明理》中就有有豕生狗。国有此物,其主不知惊惶亟革,上帝降祸,凶灾必亟。的记载。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惊惶一词也频繁出现,如唐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明罗贯中《三国演义》、鲁迅《风筝》等,都使用惊惶一词来形容人物的惊恐状态。

雨巷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作者是谁

雨巷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作者是谁
  雨巷象征意义是指当时社会环境,预示着现实的阴冷和灰暗“雨巷”是一种基础,提供了一种环境。雨巷由两个字组成:雨和巷。雨给人迷茫、潮湿、凄冷之感。《雨巷》是中国诗人戴望舒192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 包括什么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 包括什么
  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渲染、用典等方法。下面将对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详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

毕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毕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毕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古代用以捕捉禽兽的长柄网,完毕,结束,都,全部等。例如,度道里会遇之礼毕,毕的意思是完毕、结束。

蜻蜓的拼音,蜻蜓的词语解析

蜻蜓的拼音,蜻蜓的词语解析
蜻蜓的拼音是qīng tíng,蜻蜓是昆虫的一种,属于蜻蜓目,飞行昆虫中最为轻盈的一类。它们拥有两对透明的翅膀,飞行时迅速而灵活,能在空中做出各种高难度的飞行动作,仿佛是在进行一场场空中芭蕾。蜻蜓以捕食其他小飞虫为生,其独特的“点水”行为——即产卵时触水而起的瞬间,成为了无数文人墨客笔下赞美的对象。

唐朝历代帝王顺序表

唐朝历代帝王顺序表
1、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字叔德,唐朝开国皇帝。2、李世民(598年【一说599年】-649年),即唐太宗。4、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帝位。

高三语文成绩怎么上130 提分策略有哪些

高三语文成绩怎么上130 提分策略有哪些
  在高三阶段,语文成绩上130分往往被视为一个难以跨越的坎。语文学习中,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字词、古诗词、古文等的积累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基石。对高三学生来说,要注重记忆背诵和赏析。在课下,学生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将易错的字词、古诗词的赏析要点以及古文的重点实词、虚词等进行整理归纳。

自己的拼音,自己的词语解析

自己的拼音,自己的词语解析
自己的拼音是zìjǐ。在汉语中,自己是一个极为常见且含义丰富的词语。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代词,用于指代个体本身,更是一个充满深度和复杂性的词语,涉及到个体的自我认知、情感表达、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

孟浩然是哪个朝代的诗歌成就有哪些

孟浩然是哪个朝代的诗歌成就有哪些
孟浩然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卓越的创作成就,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诗歌成就不仅体现在对自然山水的细腻描绘上,更在于他通过诗歌传达出的个人情怀与隐逸思想。

三黑和土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背景资料

三黑和土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背景资料
《三黑和土地》是一首诗歌,其主要内容描述了农民三黑与土地之间的深厚情感与紧密联系。三黑是一个勤劳的农民,他对土地充满了感激与热爱,因为土地给予了他生计和心灵上的满足感。诗中详细描绘了三黑在土地上辛勤劳作的过程,以及收获时的喜悦。作者通过三黑的经历,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对土地的深深热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