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高起点 > 学科 > 正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4-06-28 17:26:51 高起点

  《陈太丘与友期行》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所编写的《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通过讲述陈太丘、友人、元方三人之间的故事,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也赞扬了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陈太丘与友期行》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一百零三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如此有限的文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真可谓言简意赅了。如果不是在语言的精炼上造诣高深,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陈太丘与友期》的精炼语言,体现在文章的始终。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乃至”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这些交代中,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文章的结尾,虽只寥寥数语,但却字字生辉。“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对元方鄙弃“无信”的那股倔强劲儿,也用“入门,不顾”四个字,描绘得惟妙惟肖。就在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第二层(子斥友人)中,尽管作者用了比开头和结尾要多得多的笔墨,但文字仍然十分精炼。单就叙述的句子来说,在叙述友人问元方时,由“问”到“怒”,感情急剧变化,充分表现了友人那粗鲁无礼的性格。而在叙述元方批驳友人的怒斥时,则选用语气平和地“答曰”“曰”这类词,这对表现元方不惧怕友人的怒斥、知书达理、善于应对的性格,起到了绝好的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细节微言、涵泳无穷。表现出鲜明个性与独立人格,不论是情节上的起伏变化,还是人物情态上的自然生动,乃至文字之下隐藏着的本真性情、坦率品质,都值得我们琢磨品味。

  《陈太丘与友期行》字词注释编辑

  (1)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2)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4)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5)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6)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7)戏:玩耍。

  (8)尊君在不(否)(fǒu):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9)非人哉:不是人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10)相委而去:丢下我离开了。〔注意“”去”一定要翻译成离开的意思,不能翻译成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相: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

  (11)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2)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

  (13)顾:回头看。

  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陈太丘与友期》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当时,刘义庆处在宋文帝刘义隆对于宗室诸王怀疑猜忌的统治之下,为了全身远祸,于是招聚文学之士,寄情文史,编辑了《世说新语》这样一部清谈之书。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著名文学家,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王。官至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其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语言精炼、生动传神,对后世小说影响极大。其中“周处除三害”、“望梅止渴”、“击鼓骂曹”等故事,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亭对泣”、“子猷献戴”等也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梁刘孝标作注,旁征博引,为后人所重。另有《幽明录》,今佚。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其佚文200余条,皆记诡异之事。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督察和督查的区别二者分别是什么意思

督察和督查的区别二者分别是什么意思
督察更侧重于法律法规的执行和违规行为的处罚,而督查则侧重于工作进度的监控和任务执行的推动。

高考语文如何高效复习提高成绩 有哪些方法技巧

高考语文如何高效复习提高成绩 有哪些方法技巧
  要想高效地做好语文复习,就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恰当的复习策略和方法,真正做到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加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着眼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发展创造性思维,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复习当中,一定要注意积累好词好句好段,注意收集各个主题的素材。

恋恋不舍的拼音,恋恋不舍的词语解析

恋恋不舍的拼音,恋恋不舍的词语解析
恋恋不舍的拼音是liàn liàn bù shě,恋恋不舍广泛应用于各种情感场景中,无论是与朋友、家人、爱人的分别,还是离开熟悉的地方、结束一段难忘的经历,恋恋不舍不仅仅是对外在事物的留恋,更是内心深处那份纯真情感的流露,是对生命中每一个温暖瞬间的铭记与珍惜。

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欲的意思是什么

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欲的意思是什么
欲的意思:好像、将要。整句的意思是: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该句出自唐代文学家杜牧所创作的《清明》,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全诗表达了诗人心里的落寞与深深的思念之情。

杜甫诗仙还是诗圣哪个称号高

杜甫诗仙还是诗圣哪个称号高
杜甫被誉为诗圣,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文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文化、历史、哲学等领域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语文中有哪些表现手法 具体内容介绍

语文中有哪些表现手法 具体内容介绍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能够使文章内容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含蓄蕴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的部分表现手法及内容,大家可以参考。

一场秋雨一场寒的下一句是什么

一场秋雨一场寒的下一句是什么
一场秋雨一场寒,下一句是:十场秋雨穿上棉,这句话是描述秋季气温逐渐下降的情景。它意味着每下一场秋雨,天气就会变冷一些,到了下了十场秋雨之后,就要穿上棉袄了。

初怎么读,初的解释

初怎么读,初的解释
初字的拼音是chū。初字象征着新的开始、新的希望,也代表着事物的起源和基础。在诗词歌赋中,初字常被用来描绘春天、早晨等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景象,如初春、初阳等,初字也常用于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初心不改、初见等。

高一语文必背篇目 有哪些背诵方法

高一语文必背篇目 有哪些背诵方法
  高一新版语文必背课文古诗词有:《沁园春·长沙》《诗两首》《大堰河——我的保姆》《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短新闻两篇》等。

却山行的却是指什么

却山行的却是指什么
在诗句“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中,这句话出自宋代诗人曾几的《三衢道中》。这里的却字表示的是“再”的意思,整句诗的意思是:梅子快要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前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