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高起点 > 学科 > 正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4-06-28 17:26:51 高起点

  《陈太丘与友期行》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所编写的《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通过讲述陈太丘、友人、元方三人之间的故事,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也赞扬了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陈太丘与友期行》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一百零三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如此有限的文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真可谓言简意赅了。如果不是在语言的精炼上造诣高深,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陈太丘与友期》的精炼语言,体现在文章的始终。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乃至”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这些交代中,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文章的结尾,虽只寥寥数语,但却字字生辉。“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对元方鄙弃“无信”的那股倔强劲儿,也用“入门,不顾”四个字,描绘得惟妙惟肖。就在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第二层(子斥友人)中,尽管作者用了比开头和结尾要多得多的笔墨,但文字仍然十分精炼。单就叙述的句子来说,在叙述友人问元方时,由“问”到“怒”,感情急剧变化,充分表现了友人那粗鲁无礼的性格。而在叙述元方批驳友人的怒斥时,则选用语气平和地“答曰”“曰”这类词,这对表现元方不惧怕友人的怒斥、知书达理、善于应对的性格,起到了绝好的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细节微言、涵泳无穷。表现出鲜明个性与独立人格,不论是情节上的起伏变化,还是人物情态上的自然生动,乃至文字之下隐藏着的本真性情、坦率品质,都值得我们琢磨品味。

  《陈太丘与友期行》字词注释编辑

  (1)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2)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4)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5)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6)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7)戏:玩耍。

  (8)尊君在不(否)(fǒu):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9)非人哉:不是人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10)相委而去:丢下我离开了。〔注意“”去”一定要翻译成离开的意思,不能翻译成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相: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

  (11)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2)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

  (13)顾:回头看。

  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陈太丘与友期》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当时,刘义庆处在宋文帝刘义隆对于宗室诸王怀疑猜忌的统治之下,为了全身远祸,于是招聚文学之士,寄情文史,编辑了《世说新语》这样一部清谈之书。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著名文学家,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王。官至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其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语言精炼、生动传神,对后世小说影响极大。其中“周处除三害”、“望梅止渴”、“击鼓骂曹”等故事,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亭对泣”、“子猷献戴”等也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梁刘孝标作注,旁征博引,为后人所重。另有《幽明录》,今佚。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其佚文200余条,皆记诡异之事。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咏柳原文,翻译和赏析

咏柳原文,翻译和赏析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柳树的形象,巧妙地赞美了春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那字怎么读,那的解释

那字怎么读,那的解释
那字的读音有:nà nèi nā nǎ nè nuó nuò né。在最常用的语境中,那字作为指示代词,用来指代较远的人、事物或处所。与这字相对,这字指代较近的人、事物或处所。例如,那是我的书表示远处的那本书是说话人的;这是你的笔指近处的笔是听话人的。

自己的拼音,自己的词语解析

自己的拼音,自己的词语解析
自己的拼音是zìjǐ。在汉语中,自己是一个极为常见且含义丰富的词语。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代词,用于指代个体本身,更是一个充满深度和复杂性的词语,涉及到个体的自我认知、情感表达、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

做好准备与作好准备的区别

做好准备与作好准备的区别
做好准备和作好准备在语义上略有差异,但两者在实际使用中常常被看作是相似的表达。无论是做好准备还是作好准备,都是提醒人们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或机遇时,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

村居原文,翻译和赏析

村居原文,翻译和赏析
《村居》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乡村春日景象。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捕捉了春天的典型元素,如茂盛的草地、飞翔的黄莺、垂柳和春烟,创造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春景图。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句子,不仅描绘了孩子们的天真活泼,也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美好情感。

一言九鼎的故事

一言九鼎的故事
一言九鼎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它源自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做“九鼎”的神灵,他拥有九种神力,能够控制天地万物。

忠厚传家久的下一句是什么完整诗句对联

忠厚传家久的下一句是什么完整诗句对联
忠厚传家久的下一句是诗书继世长,完整诗句对联为“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句话出自宋代苏轼的《三槐堂铭》,讲的是三槐王氏的忠义事迹,王旦翻修故居时遂请苏轼作《三槐堂铭》,以此勉励后人、效仿先祖忠厚品行。

远近闻名的近义词是什么

远近闻名的近义词是什么
远近闻名的近义词是大名鼎鼎、远近驰名、驰名中外、赫赫有名、遐迩闻名、妇孺皆知、人人皆知、家喻户晓、闻名遐迩、举世闻名。

矣字怎么读,矣的解释

矣字怎么读,矣的解释
矣字的读音是yǐ,矣字是中国古代文言文中常用的一个助词。发音清晰而悠长,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引领我们走进那个充满古韵的世界。

雾霭的拼音,雾霭的词语解析

雾霭的拼音,雾霭的词语解析
雾霭的拼音是wù ǎi。雾霭形容雾气腾腾的样子,雾指空气中悬浮的水滴或冰晶,使能见度降低的一种大气现象;霭指的轻微的雾气。两者结合,形成了雾霭一词,用于描绘雾气腾腾、朦胧不清的景象。
友情链接